返回列表 回复 发帖
12# myzam
我还是没理解赵老师的震荡。但如果着色只是关联距离em的话,那么et环带(即等势环带)的颜色会因循环出现而单调,因为距离em的值在不同的et环带上是周期出现的。用et值的增加,可以实现色彩由分形外部向边界的平滑过渡或增加相邻et环带的色差实现夸张着色效果。et作为一个基本而重要的逃逸参数,建议引入之。
14# myzam
等势环带是由无数条等势线连续分布而成,同一等势环带有相同的et值,所以等势环带也称et 环带,它就是逃逸时间算法分形图中的那些带状环。等势线的势em在等势环带内是单调的,在不同的等势环带间又是周期出现的。
   逃逸时间算法,就是对像素点用其迭代路径的终止时刻et和位置量em定义颜色的计算机绘图方法,而终止条件就是何时逸出阈。如果只用x'=boolean*x,y'=boolean*y参与迭代,终止迭代的时刻只能是最大迭代次数。这种方法固然解决了满屏扫描,但不是逃逸法。逃逸时间算法是计算机图形学的基于迭代的作图方法,分形学只是借用之。如果不引入逃逸时间,按赵老师文件中的设计方法,我想每一条环带的色彩将会是简单的重复,因为你设计的迭代路径可以理解为几乎均以原点为起点。
      可能你只研究了我们早期的源文件,那都是几何法作的。现在我们基本放弃了这种方法,改而用代数法了,建议看看最近一二年的源文件。
      另外,赵老师的扫描线不用线段而用参数作颜色变换不知有何好处?这种作法必然使像素点跟着扫描线移动,从而使大量数据运算处于前台,而我们的像素点是静止的,像素点参与的运算是后台的,扫描速度会快一些。
20# xiaongxp
你所的像素上色法,我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能说详细点吗?……我基本不知道你们的框架那么是干什么用的。
myzam 发表于 2012-11-4 22:42
计算机绘图的过程,就是对屏幕特定区域的每一像素点定义颜色的过程。扫描框架就是为屏幕划定这个绘图区域。我们先在屏幕的任意位置作一独立点,它的坐标占据一个像素,将终点z[et]的色相定义在上面,它便是一个迭代路径的起点z[0]。将此色相变换到扫描线上,扫描线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是相应迭代路径的起点,如果其采样数是500,它便对应500条迭代路径。随扫描线的跟踪移动,就将扫描框内所有像素点用相应终点色相赋以了斑斓的色彩,从而形成美丽的分形图形。
34# myzam
这种处理等势线的方法很独特,学习了。
58# myzam
不知赵老师的震荡是要达到什么效果。看41#第二图,估计没有用震荡,分形的边界表现得非常清楚,而上楼的边界却是混沌的,估计用了震荡。作复分形重点是使边界更清晰起来,而内外部的着色只是为了渲染得更漂亮,但不可喧宾夺主。
J set c=-.55+.5i.gsp (19.11 KB)
J set  c=-.55+.5i.jpg
J set  c=.37042+.10583i.jp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