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Rm3D: 画板论坛's Archiver

inRm 发表于 2017-10-11 09:33

【科普】论新形势下转基因科普

论新形势下转基因科普

原创 2017-10-10 杨青平 基因农业网
本文根据作者9月21日在“2017年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培训班(武汉)”上的转基因科普讲稿整理。
      
我与转基因的情缘

我是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人,1975年高中毕业,那年18岁,当生产队会计。生产队3/4耕地种粮食,1/4种棉花。队长负责粮食,我负责棉花。棉花整枝打叉容易,防治棉铃虫难,那时候还没有菊酯类农药。

驻村干部是学农的老大学生,指导我们玉米去雄,红薯下蛋,小麦浇底墒水,果然都增产,他因此深受农民爱戴。我给他派饭,派到谁家,谁家都给他烙油馍,炒鸡蛋。但是防治棉铃虫,他也束手无策,因为棉铃虫对当时最毒的农药氧化乐果、1605、3911都产生了抗性。

1978年,我考上了河南农大农学系,立志要攻克棉花的病虫害防治,毕业后当驻村干部,吃派饭,指导农民科学种棉。可是1982年毕业时却把我分配到了河南日报。因为当时正在进行农村改革,河南日报需要学农的大学生。就这样,我干了35年记者,今年退休。

我在河南日报长期搞农业报道。1991年是个暖冬,河南省棉铃虫越冬基数高,1992年大爆发,菊酯类农药也压制不住,2000万亩棉花平均减产35%,其中50万亩绝收,全省棉花收入减少14亿元,而农药投资却有16亿元,农民打药中毒数十万人次,棉铃虫还为害玉米、大豆、花生、蔬菜1.8亿亩。我怀着悲愤的心情采写了5000字的长篇通讯《虫祸》,刊登在1993年2月24日《河南日报》上。这是一篇凄凄惨惨戚戚的文章,对防治棉铃虫没有提出新的办法,因为当时还不知道转基因。

几年后,我国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那个时候没有人反对转基因,所以推广很快,我兴高采烈地跟踪报道河南省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就这样,因为棉铃虫,我与转基因结下了情缘。

下面言归正传,谈新形势下转基因科普。我先说旧形势,再说新形势。

旧形势下,转基因被妖魔化

旧形势下,转基因被妖魔化,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只说说我个人的思想和行动。

2008年,我担任河南日报下属的《大河健康报》总编。转基因不仅属于农业新闻,也属于健康新闻,所以我继续关注转基因。可是,网上却妖魔化转基因。

我发现,网上妖魔化转基因从2002年开始,那一年,奉行极端环保主义的“绿色和平”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从那以后,“绿色和平”年年都有妖魔化转基因的项目实施。2009年,农业部颁发转基因安全证书,一些主流媒体的记者竟然发表文章对此反对。这是为什么?我认为,他们不懂科学,受到了极端环保主义的影响,却以为自己“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而我周围的人,很多人也是反对转基因的。于是,我准备系统撰写转基因文章。为了把文章写好,我阅读了大量文献。

从2011年7月开始,我在《大河健康报》一版“健康话题”栏目连续宣传转基因。之所以能够连续刊发,是因为我掌握着一份报纸,更因为我的领导支持我,还鼓励我申报中国新闻奖,我却担心转基因文章影响评奖。不过终于如愿以偿,“健康话题”专栏在2012年11月被中国记协评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这说明中国新闻界的主流是支持转基因的。可是网上却有人骂我是“给人民下毒的健康报总编”,这个帖子现在还在网上,我不在乎。

新形势下,转基因科普持续升温

我认为,转基因的新形势从2014年9月开始。

2014年9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其中收录了2013年12月23日习**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也是**这次讲话的首次公开全文发表。在这次讲话中,他谈了他对转基因的看法。他说:“我强调两点: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稳打稳扎,确保不出闪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国内主流媒体都报道了他关于转基因的讲话。

我个人理解,**强调“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这表明,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国的转基因农作物是一定要产业化的。

因为要产业化,又因为有人反对,有人怀疑,所以需要科普。2015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写入了“加强转基因科普”。我在《大河健康报》头版头题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的标题是《一号文件开创转基因科普新纪元》。

据我观察,2014年9月以后,主流媒体很少出现反对、质疑转基因的声音,而全社会的转基因科普则逐渐升温。

转基因科普文章一定要通俗

转基因科普,往往会使用遗传学专业名词,比如:转录、编码、信息、翻译、模板、修饰、密码子、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等等,这些专业名词,没有学过遗传学的人,都看不懂。

我是记者,记者最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据调查,人在休闲阅读时,潜意识里都拒绝接受自己不懂的科学知识,最不愿看到他不懂的科学名词,最希望顺畅阅读,如果不能顺畅阅读,他就不阅读了。所以,转基因科普,一定要通俗易懂,为了通俗易懂,宁可不用专业名词。

每个专业都有专业名词,只有使用专业名词,才能把这个专业表述准确。但是面向公众科普转基因,最好不用遗传学名词。你用遗传学名词,讲得100%准确,但是公众100%看不懂;如果你不用遗传学名词,只用通俗语言,讲得可能只有90%准确,但是公众100%能看懂。6年来,我就是本着这个原则,用通俗语言写作转基因的。实践证明,越是通俗,越是有读者。我在《大河健康报》先后发表150多篇通俗的转基因科普文章,大多数读者都喜欢看,收到报纸,先看转基因,再看别的文章。

新媒体的信息量比报纸大得多,大多数读者都是选择性阅读,选择喜欢的、看得懂的阅读,那么科普转基因,就更要通俗,只有通俗才有读者。6月29日,我在“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2017年转基因科普工作交流会”上的讲稿,发表在《大河健康报》微信公众号,阅读量3万。7月18日,我在“郑州市农委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转基因科普讲稿,发表在“基因农业网”,其微信公众号阅读量多达“10万+”。

阅读量“10万+”,靠的是很多人、很多次地转发,这是新媒体的优势,而传统媒体的出版是一次性的。今天在座的领导和专家,就有帮我转发的,在此,我深表感谢。

转基因文章“10万+”说明了什么?说明很多人愿意弄懂转基因,说明通俗易懂的转基因科普文章具有极大的受众群体。那么,我们就应当多写转基因科普文章,并且写通俗,而且还要转发。

通俗的语言,通俗的文章,是3000年来文章发展的历史趋势。

孔子说“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其中的“文”字,指的是“文采”,但是孔子说的“文采”不是华丽,而是通俗,只有通俗的文章,才能传得久远。孔子编订的相对通俗的儒家经典被称为“古文经学”,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西汉民间儒生凭记忆加发挥整理出来的儒家经典却文辞艰涩,这被称为“今文经学”。西汉中期,在孔子故居的夹壁墙里发现了孔子编订的“古文经学”。到了东汉,相对通俗的“古文经学”就取代了文辞艰涩的“今文经学”而占据主导地位。

汉代的古文是通俗的,却被华丽的骈体文取代。唐代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恢复了汉代古文,取代了600年间8个朝代流行的骈体文。

北宋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凡是文章写得艰涩难懂,统统让他们落榜,苏轼、苏辙名列前茅,就是因为文章写得通俗。欧阳修由此一举扭转了宋代的文风。

五四运动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让文章从文人的语言回归老百姓的语言。

文学尚且以通俗为方向,那么科学就更应当通俗。5年前我写过一篇《转基因科普千字文》,5年来我一直在修改,力求通俗再通俗,下面我念给大家听,请大家评价一下是否够通俗。

转基因科普千字文

一切生物的细胞里,都有蛋白质分子和核酸分子。核酸包括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英语缩写分别为DNA、RNA。

DNA的一个个片段就是一个个基因。基因这个词是英语单词gene的音译,可以意译为“血统”。一个个基因不是一个个微小的生命体,而是一个个分子,是分子就会发生化学变化。

在细胞里,基因的化学变化是产生RNA,RNA催化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不同的基因通过不同的RNA决定不同结构的蛋白质,不同结构的蛋白质组成不同的细胞,不同的细胞组成不同的器官,不同的器官表现不同的功能,功能即性状。不同的基因也决定不同的酶,酶也是蛋白质。不同的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催化不同的生化反应,不同的生化反应也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性状。归根结底,基因决定性状。上代性状遗传给下代,也是基因决定的。

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基因则由核苷酸组成。我们吃的食物都含有蛋白质和基因,它们是大分子,不能被消化系统吸收,需要被消化酶分解为氨基酸、核苷酸,才能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再被输送到全身的细胞,参与新陈代谢。如果蛋白质和基因不被消化酶分解,它们就被排出体外了。

1万年来,粮食作物的亩产量只有一二百斤。100年前,美国科学家开始研究玉米杂交育种,接着,全世界各种农作物都进行杂交育种。如今,粮食亩产量可以达到1000多斤。

杂交育种是同种作物DNA的优化组合。一种作物有几十条DNA,一条DNA上包含几十个、几百个基因,DNA的优化组合,就是基因的优化组合,其中通过优化组合高产基因,提高了作物产量,但是一直得不到抗虫性状,因为农作物的DNA上没有所需的抗虫基因。可喜的是,科学家在细菌中发现了所需的抗虫基因。

植物的基因,细菌的基因,都是由核苷酸连接组成的,既然都是核苷酸,那么细菌的一个基因就可以和植物基因连接在一起。这就是转基因的原理。在自然界,某些细菌可以进入某些植物体内,给植物转基因。人工转基因就是对自然界转基因的模仿。人工转基因,就是基因工程。转基因,是基因工程的俗称。

把细菌的抗虫基因,转入棉花、玉米、水稻,就可以抗棉铃虫、玉米螟、水稻螟这些害虫。转入的抗虫基因可以产生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这些害虫体内不能被分解,而且与害虫肠道壁上的糖蛋白结合,导致害虫患消化道疾病而死,这就大大减少了农药用量。

转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对害虫有害,对人无害,因为人的肠道壁上没有那种糖蛋白,人的消化酶还可以分解转基因及其产生的蛋白质。所以,生产上推广的转基因农作物是安全的。

读完了,总共980个字。这篇千字文的核心是第三段,这一段通俗地解释了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只有让公众懂得“中心法则”,公众才能真正懂得基因和转基因。

转基因科普文章一定要面面俱到

一篇科普文章释疑解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些知识和信息,有的人全不知道,有的人知道得不全,那么科普文章就应当面面俱到,让阅读者完完全全地知道。我以“草甘膦致癌”这个问题为例子,来说明科普文章如何面面俱到。下面每一个自然段,都是面面俱到的一个面,总共15个方面。

⑴关于草甘膦是否致癌,国际上争论激烈,大多数机构认为不致癌,而个别机构认为致癌。公众需要了解草甘膦和这些机构,然后自己做出判断。

⑵草甘膦已经使用40多年了,因为价格便宜,除草效果好,几乎无残留,成为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中国也是草甘膦生产大国,使用大国。

⑶草甘膦除草的原理,是抑制植物氮代谢的酶的活性,从而中止氮代谢。氮代谢的终端产物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不能合成了,那么新的细胞就不能产生了,于是植物就死亡了。植物氮代谢的酶是基因控制的,而细菌也有氮代谢,也有控制氮代谢酶的基因,把细菌这个基因转入农作物,这个基因可以让农作物的氮代谢酶增加50倍,从而抵消草甘膦的作用还绰绰有余。那么,草甘膦就只能除草,而不影响转基因作物生长。这样,在转基因作物农田喷洒草甘膦就不必投鼠忌器,可以机械喷洒甚至飞机喷洒,从而大大节省劳动力。而在非转基因作物农田,则要小心翼翼人工喷洒。

⑷草甘膦高效低毒低残留。除草效果好,是农民共识。动物实验证明其毒性仅相当于食盐。低残留是因为它分解很快,几天就几乎分解完了,微乎其微的未分解的分子才是残留。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是每公斤大豆允许残留草甘膦20毫克,但是实际上经过入库、运输、加工,到食用时残留只有0.2毫克,这是因为大豆残留的草甘膦每10天1个半衰期。正因为残留很低,以至没必要检测。

⑸草甘膦的毒性,低于大多数除草剂,可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在2015年却评估草甘膦致癌。

⑹“国际癌症研究所”这个名称翻译得不准确,应该翻译为“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机构”,它本身没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条件,它只是组织一些专家收集统计某种癌症的论文和某种致癌物的论文,通过对论文提供的证据进行评估,然后对致癌物做出评级:1级为“致癌”;2A级为“很可能致癌”;2B级为“可能致癌”;3级为“可疑致癌”;4级为“可能不致癌”。你看,它的评级基本上是“可能性”,这证明它的理念是“疑罪从有”,如此,它可能不会放过一个“致癌物”,但是它也可能冤枉一个“非致癌物”。而它所评估的证据,不是致癌的程度,而是致癌的定性。做个比喻:偷1元钱的**与偷100万元的江洋大盗,在它看来同为盗贼。

⑺“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机构”收集统计的关于草甘膦的论文,包括动物实验论文和队列研究论文。动物实验论文大多认为是不致癌的,但是少数论文认为致癌,这对于秉持“疑罪从有”理念的“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机构”来说已经足够了。队列研究需要解释。这是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之一,流行病即传染病,各种传染病已被控制,于是队列研究也用于非传染病研究,但是只适用于发病率高的疾病,不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可是依然有人在使用。队列研究的“队列”就是把人群分组,“研究”就是对各组人群进行长期观察,观察环境因素与疾病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因”与“果”的必然性,而是“因”与“果”的关联度,关联度有大也有小。因此,队列研究可能比较准确,可能有偏差,甚至可能混淆是非。

⑻2016年,在上海召开的一次农业化学会议上,英国职业流行病学医生汤姆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应谨慎看待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结果,如果要确定一种因素与癌症发病的相关性,必需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偏差、混淆以及偶然性因素,因为队列研究很多数据是观察得来的,并不是实验室数据。

⑼关于草甘膦致癌,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队列研究表明,接触草甘膦2678天的人群,罹患淋巴瘤的风险,比接触草甘膦20天的人群,风险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因此可以判断淋巴瘤与草甘膦没有因果关联。

⑽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农药残留联席会议”,在2003年、2006年、2011年三次评估草甘膦“不致癌”。“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机构”2015年评估草甘膦“很可能致癌”以后,“农药残留联席会议”于2016年第4次对草甘膦进行评估,结论是:仅仅是有迹象表明草甘膦与淋巴瘤的风险具有一定相关性,但是在目前唯一的一个高质量的大范围的队列研究中,却未找到草甘膦与淋巴瘤关联的证据,因此,草甘膦仍然“不致癌”。

⑾认为草甘膦不致癌的还有:欧洲食品安全管理局,欧洲化学品管理局,美国环保署,美国农业部,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澳大利亚农药和兽药管理局,中国农业部药检所,以及很多国家的农药监管检测部门。

⑿美国加州环保局下属的“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依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机构”的评估,把草甘膦列入本州《第65号提案》。列入《第65号提案》的都是“已知的可能的致癌、致畸、致生殖毒性的化学物质”,这始于1986年,每年更新一次,至今已有800多种商品列入其中。这是一项地方法律,仅在加州有效。在加州销售这些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在包装上标注“含有可能致癌物”字样,以明确告知消费者。仅此而已。但是影响却大。在全球关于草甘膦的争议声中,反对者又多了一个“论据”。

⒀孟山都向加州法院起诉,要求法院“不允许将草甘膦列入《第65号提案》”,可是法院做出“允许将草甘膦列入《第65号提案》”的判决。但是这不能理解为“法院判决草甘膦致癌”,只能理解为法院不干预加州环保局“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的决定。

⒁“反转”人士拿草甘膦说事,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在妖魔化喷洒草甘膦的转基因作物,可是世界上只有40%的草甘膦使用于转基因作物农田,还有60%使用于非转基因作物农田。如果不用草甘膦,就得用别的除草剂,而别的除草剂不如草甘膦,什么除草剂都不用,就得回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时代。

⒂“国际癌症研究组织机构”2015年还把猪肉、牛肉、羊肉评估为“很可能致癌”,这与草甘膦同级。世界人民不会因此不吃肉,各国政府也不会因此禁用草甘膦。

转基因科普文章辟谣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

转基因谣言很多,如果对每一个谣言进行辟谣,讲一天也讲不完。我选择两个比较老的谣言讲一讲我是怎样辟谣的。这两个老掉牙的谣言至今仍在网上,很多人仍在受害。我周围的人仍在问我,而且“打破砂锅问到底”,于是我认为辟谣也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不然,辟谣就不彻底。这两个老谣言一个是“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精子减少”,一个是“大老鼠绝迹,母猪流产,狗肚子里都是水”。

先说“转基因玉米导致广西大学生精子减少”事件。


第一,广西种植的“迪卡007”玉米,经过各级农业部门检测,证明不是转基因,只是杂交种。种植面积只占广西玉米面积的15%,而玉米主要做饲料,大多数广西人也吃不到“迪卡007”,大学食堂也少有玉米主食。“迪卡007”之所以被指为转基因,是联想到它是孟山都收购的迪卡公司培育的,其实孟山都不光培育转基因玉米,也培育杂交玉米。“迪卡007”在中国种植被指为转基因,而在其他国家种植从来未被怀疑。转基因玉米的培育成本和种子价格远远高于杂交玉米,孟山都怎么会以转基因冒充杂交种,这样等于把自己的知识产权拱手让人。

第二,“广西大学生精子减少”是断章取义。这是2009年一个硕士生为了完成论文所做的检测,共检测了217名大学生,主要检测精子的数量、活率、活力、正常形态率等项指标,其中43%的人完全正常,57%的人在某项指标上有所异常,其中17%的人属于精子减少。这些数据在当代其实是正常的。这犹如做全身健康体检,许多人的许多指标都不达标。

第三,当代部分男人精子减少,一直是男科和生殖科医生关注的现象,其中不乏炒作者,以彰显本专业。这正是某些媒体所需要的,因为精子意味着性,远比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吸引眼球,于是“标题党”大行其道,如“男人也成了濒危动物”、“50年后人类将断子绝孙”等等,标题党甚至不惜以偏概全,“17%的大学生精子减少”就成了“广西大学生精子减少”。这又为“反转”人士所利用,归因于转基因玉米,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谣言。

第四,部分男人精子减少,是全世界共同现象。几十年间,许多男人的精子数量从每毫升1亿个下降到几千万个,甚至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每毫升1500万——2000万个精子” 的标准。精子下降的原因没有定论。许多男科和生殖科医生认为是环境污染所致,可是环境好的发达国家却比环境不好的发展中国家精子下降得快。于是有人认为:人的寿命延长,生殖力必然下降,精子数量也必然下降,这是自然法则,自然界凡是寿命长的动物,其生殖力都不强,反之亦然,这才能保持各个种群的生态平衡;人的精子产生受激素调控,而激素分泌受情绪调控,当代人不愿生孩子的情绪,怕怀孕的情绪,影响激素分泌,进而影响精子产生;人的精子数量也与性交次数相关,节制性欲,每次所排精子数量就多,反之就少;精子量与精液量,其作用在于调节阴道的PH值,并为极少数活跃精子“铺平道路”,最终与卵子结合的只有1个精子;男性不孕症自古就有,连皇帝都有不孕的,古代没有统计数据,所以不能说现代男人成了濒危动物;尽管部分男人精子减少了,但人口却在增长,80年前世界人口20亿,30年前世界人口50亿,现在世界人口74亿;精子减少而人口增长,犹如“富贵病”增加而人的寿命却延长。

再说“大老鼠绝迹,母猪流产,狗肚子里都是水”事件。

首先,“先玉335”不是转基因玉米。搞虚假报道的记者英语水平低,把美国专利局的语法复杂的原文理解错了。原意是该品种的父本、母本受专利保护,他人不得作为转基因材料,却理解为“先玉335”是转基因玉米。

其次,老鼠的种群数量及其个体大小,受鼠药和疫病的制约。用鼠药灭鼠,是对老鼠种群的压制。但这是次要的,主要的是疫病。老鼠也会被病毒、病菌、寄生虫侵染而患多种常见病和流行病。比如:鼠痘,脑脊髓炎,脑膜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副伤寒,仔鼠腹泻,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等。这些疫病经常发生,死亡率很高,活下来的也都发育不良、行动痴呆。这才是“大老鼠绝迹,小老鼠呆头呆脑”的主要原因。但是老鼠繁殖力很强,如果几年不发生疫病,老鼠就会爆发成灾。如今老鼠成灾的频率大大降低,正是因为疫病和鼠药的压制。

第三,母猪生死胎、流产,是多种常见病和流行病导致的。猪瘟,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布鲁氏病,乙型脑炎,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弓形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这8种疫病都会导致死胎、流产。前4种疫病有疫苗,不打疫苗而得病只能淘汰母猪;后4种疫病无疫苗,药物治疗效果也不好,得病就得淘汰母猪。除了疫病,营养不足、受惊、遗传基因、内分泌失调、中毒、用药不当也会导致死胎、流产。有的养猪户和赤脚兽医不懂疫病防治知识,那么母猪死胎、流产就会经常发生。

第四,谣言还说“狗肚子里都是水”,那是肝腹水或肾腹水,也是常见病,城市里的宠物狗也会得这些病。



对以上两个谣言的辟谣,如果只是强调“迪卡007”、“先玉335”不是转基因,那么公众就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你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这就必须离开转基因,去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果不把与转基因无关的原因说清楚,就还会有人怀疑转基因。所以,转基因辟谣,只解释转基因是不够的。既然公众会“打破砂锅问到底”,那么你辟谣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转基因科普,一定要普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知识

转基因科普,眼前是为“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服务的,最终是为“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服务的,这就需要普及农产品国际贸易知识。

先说大豆。

1.满足食用油消费,必须进口转基因大豆。
2016年,我国生产非转基因大豆1300万吨,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转基因大豆8300多万吨,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这么多转基因大豆呢?

在1985年以前,我国是食用油净出口国,因为国内消费水平低。1986年开始,我国成为食用油净进口国,因为国内消费水平高了起来,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进口食用油不如进口油料划算。我国1995年开始进口美国大豆,那时还是非转基因大豆。美国1996年开始推广转基因大豆,巴西、阿根廷2004年开始推广转基因大豆。如今,这三个国家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占了国际大豆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我国1997年开始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后来也进口巴西、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从刚开始的每年几十万吨,到后来的几百万吨,再到几千万吨。这才保证了国内日益增长的食用油消费需求。
转基因大豆,许多国家都进口。欧盟也要每年进口1100多万吨转基因大豆,欧洲人也吃转基因大豆油,豆粕则用做饲料,不够用,欧洲每年还要进口1500多万吨转基因豆粕。

世界大豆总产量3.4亿吨,其中转基因大豆2.8亿吨。非转基因大豆只有5400万吨,刨掉我国的1300万吨,剩下4100万吨,把非转基因大豆都买进来也不够我国消费,何况其生产国也要消费的。我国需要8000多万吨,所以只能进口转基因大豆。

有人会说:我国可以扩大非转基因大豆、花生、油菜面积。可是,我国没有闲置的耕地,若扩大油料作物面积,就得减少粮食作物面积,减不得的,我国也是粮食净进口国,每年净进口谷类1000多万吨,其中小麦、玉米、大米各有几百万吨。农业连年增产,仍不能完全满足粮食需求,盖因生活越来越好了,消费需求越来越大了。虽然人均吃粮没增加,但是人均吃肉、蛋、奶、鱼却年年增长,这些都是粮食转化的。1斤猪肉需要3斤饲料,1斤鸡肉需要2斤饲料, 1斤鸡蛋需要2.5斤饲料。

人口多,耕地少,生活好,咋能不进口谷类和大豆呢?

2.发展养殖业,必须进口转基因大豆。

养殖业需要饲料,饲料的60%是玉米,15%是豆粕。虽然也有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但是豆粕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种类最全,而且花生粕、菜籽粕、棉籽粕在产量上也根本不能满足饲料工业的需要,所以必须进口转基因大豆。

3.未来进口转基因大豆还会增加。

我国年人均消费食用油50斤,而欧盟60斤,美国70斤。

我国年人均消费肉类125斤,而英国168斤,德国176斤,澳大利亚222斤,美国240斤。

可以看出,经济越发达,食用油、肉类消费水平越高。我国经济仍在发展,食用油、肉类消费量还会增长。我国蛋、奶、鱼年人均消费量也低于发达国家,也会继续增长。那么未来进口转基因大豆就还会增加。

4.转基因大豆油物美价廉。

试从健康角度分析食用油。食用油含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三高”,而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三高”。那么,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食用油就是好油的标准之一。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亚油酸、亚麻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是“必需脂肪酸”,就像“必需氨基酸”一样。各种食用油都不缺亚油酸,但是有的食用油缺乏亚麻酸。那么,含有亚麻酸的食用油就是好油的标准之二。

菜籽油含饱和脂肪酸7%,含亚麻酸7%。
大豆油含饱和脂肪酸14%,含亚麻酸7%。
花生油含饱和脂肪酸20%,含亚麻酸1%。
棉籽油含饱和脂肪酸22%,不含亚麻酸。
棕榈油含饱和脂肪酸50%,不含亚麻酸。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食用油的健康排序依次为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棉籽油,棕榈油。
都以为橄榄油最好,可是橄榄油虽然含饱和脂肪酸只有7%,却不含亚麻酸,那么就不如菜籽油、大豆油健康。

我国各种食用油市场份额大致是这样的:大豆油44%,菜籽油23%,棕榈油18%,花生油8%,棉籽油4%,其他油3%。
转基因大豆油价格比菜籽油、花生油便宜,更比非转基因大豆油便宜。这是因为转基因大豆价格低,出油率高。转基因大豆到岸价格比非转基因大豆地头价格还低。转基因大豆出油率20%,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只有17%。

再说玉米。

2015年,我国玉米产量2.29亿吨,从美国进口转基因玉米250万吨。国产玉米这么多,为什么还要进口这么点转基因玉米呢?

1.    进口转基因玉米是WTO规则下的正常贸易、友好贸易。

我国2001年加入WTO,当年进出口总额仅为0.51万亿美元,2015年就达到3.96万亿美元,顺差5945亿美元。

世界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促进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必需按照WTO的规则进行。一个重要的规则就是“市场准入原则”,只出,不进,不符合规则。市场准入,就不能筑起关税壁垒,也不能筑起技术壁垒,以转基因争议为由限制进口就是技术壁垒。2006年,WTO裁定欧盟限制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之后欧盟大有转变。

现在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体,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中国加入WTO以后的中美贸易,我国每年都是顺差,从几百万美元增长到几千万美元。美国为了减少逆差,作为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它必然希望我国多进口它的农产品,那么我国在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同时,再少量进口转基因玉米,正是WTO“市场准入原则”下的正常贸易、友好贸易。

进口转基因玉米,并非政府行为,而是企业行为,但是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需经政府批准。企业拥有进出口自主权,这是WTO规则所赋予的。我国在加入WTO之前,因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就给予了许多外资、合资企业进出口自主权。企业之所以进口转基因玉米,是因为转基因玉米价格便宜,而且质量好。
转基因玉米价格便宜,是因为抗虫。抗虫,就节省了农药成本,同时避免了因虫害而减产,这实际上等于增产,所以价格便宜。

转基因玉米质量好,也是因为抗虫。玉米钻心虫钻入玉米穗,吃玉米粒,留下伤痕。玉米穗子是朝上长的,雨水很容易进入穗子,那么伤痕之处的籽粒便霉变,霉变之霉就是黄曲霉菌和镰刀菌,这两种真菌产生的毒素致病力很强,在饲料中的限量为每公斤10微克,即亿分之一。抗玉米螟的转基因玉米做饲料,一般无此忧虑。非转基因玉米做饲料则要严格检测。如果让饲料企业自由选择,都会选择转基因玉米。

2.    推广转基因玉米势在必行。

20年前,我国玉米平均亩产340公斤,美国玉米平均亩产400公斤。现在,我国玉米平均亩产380公斤,增长12%;而美国玉米平均亩产600公斤,增长50%。主要原因就是美国推广了转基因玉米。凡是推广转基因玉米的国家,如巴西、阿根廷、南非、菲律宾,单产都提高30%以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只有推广转基因玉米,才能大幅度提高单产。

推广转基因玉米,我国有知识产权优势,这就是转基因植酸酶玉米。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产量不高,也就亩产二三百斤,但是用它做父本或母本,与高产玉米杂交,已经培育出既高产又含植酸酶的玉米新品种。

植酸就是“植物的酸”,存在于玉米的籽粒之中。植酸之中含有磷酸,磷酸的磷是人和动物不可或缺的,但是人和动物吃了玉米却不能分解植酸,也就不能利用植酸里的磷,那么植酸只能随粪便被排泄。自然界的细菌可以分解粪便中的植酸,分解出来的磷进入水域成了绿藻的营养,绿藻因此茂盛,则耗夺水中的氧,鱼就会缺氧而死。

玉米的90%被用作饲料,因玉米中的植酸不能被动物分解,饲料中就必须添加磷酸氢钙,以给畜禽补充磷。鸡饲料中要加0.5%,牛饲料中要加1%,猪饲料中要加2%。这个比例可不低,全国每年需要几百万吨磷酸氢钙,每吨价格几千元。在发达国家,则往饲料中添加植酸酶,让植酸酶分解玉米的植酸。添加的植酸酶是利用曲霉菌发酵产生的。目前中国的大型饲料生产企业,也利用曲霉菌发酵产生植酸酶,然后添加到玉米饲料中去。但是,饲料的成本仍然较高,如果种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成本就会下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就是把曲霉菌的产生植酸酶的基因转入玉米,那么玉米就具有了植酸酶,就可以把植酸分解,释放出磷,满足人和畜禽需要。

中国农科院在世界上率先把曲霉菌的植酸酶基因转入玉米,育成了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并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安全证书。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可以减少甚至省却饲料中的磷酸氢钙或植酸酶,全世界都需要,越是养殖业发达的国家越是需要。如果推广种植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不仅可以降低中国养殖业的饲料成本,还可以出口到养殖业发达的国家。

转基因之争,不是科学之争,而是极端环保主义与科学之争

很多人都把转基因之争误解为科学之争,这对转基因科普极为不利。误解者常说“转基因在科学界有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认为科普转基因只是一家之言,可信可不信。

这需要从三个方面详加解释。

第一,转基因之争不是科学之争,科学界对转基因从来就没有争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科学之争就是科学家之争,科学家之争就是论文之争。关于转基因论文,有学者统计,在世界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中,肯定转基因安全的论文,有9300篇,占99.7%,否定转基因安全的论文只有32篇,占0.3%,而这32篇论文所依据的实验,都是错误的实验,都被学术界彻底否定了,论文的作者也大都承认实验做错了。这说明在转基因科学研究领域没有争论。

第二,个别科学家反对转基因,那不能代表科学之争。比如法国里昂大学教授塞拉利尼,他做的转基因玉米饲喂大白鼠导致肿瘤的实验,科学界是否定的,欧洲食品安全局、法国生物技术高等理事会、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以及绝大多数同行科学家,都予以否定。

论文发表了,又被学术杂志宣布“撤稿”,这是很丢人的,但他仍然坚持自己是正确的。一个具有常识的公众,都会认为这不能代表科学之争,只能代表科学界一致支持转基因。

第三,转基因之争是极端环保主义与科学之争。

环保主义是正确的,如果环保主义走向极端,就是错误的。任何主义走向极端都是错误的。资本主义走向极端,造成贫富悬殊,是错误的,需要矫正,而且已经矫正。社会主义走向极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也是错误的,也需要矫正,而且已经矫正。

环保主义产生于1962年。那一年,美国科普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畅销世界的书《寂静的春天》。书中虚构了一个鸟语花香的小镇,忽然有一年春天,虫不再鸣,鸟不再叫,小镇一片寂静。原来,化学农药和化学工业的污染,毒死了虫,毒死了鸟。这本书虽然虚构了“春天的寂静”,但是真实地揭露了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在这之前,公众还没有认识到环境污染。读了这本书,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工业化也会走向极端,在带来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于是,世界性的环保运动和环保主义蓬勃兴起。

凡是大规模的群众运动,都会有一些群体走向极端。环保主义者的一些群体就走向了极端,成为极端环保主义者。

极端环保主义就是“自然崇拜”,只要原生态,不要经济发展。他们反对建设核电站,认为核电站可能会泄露;反对建设水电站,认为水电站改变了自然水系;反对化肥、农药、杂交品种,认为化肥、农药、杂交品种改变了农业的自然生态。其实农业自从1万年前诞生以来就是人工生态,只有农业诞生以前的采集业才是自然生态。

极端环保主义比环保主义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因为公众往往以为越极端越环保。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当极端环保主义发展到高潮时,转基因出现了。极端环保主义者认为转基因改变了自然的基因型,从根子上改变了自然,于是作为头号目标极力反对。既然反对,那就不择手段;既然不择手段,那就不惜造谣;既然不惜造谣,那就把转基因妖魔化。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一个**接着一个**。极端环保主义是当代最热门的**,这股**催生了欧洲各国的打着环保旗号的非政府组织和绿党,这些非政府组织和绿党,又为这股**推波助澜,从而把许多选民染绿,染绿了选民就染绿了选票,染绿了选票就染绿了政党,染绿了政党就染绿了政府,所以转基因农作物在欧洲推广很慢。

秉承极端环保主义的“绿色和平”,是世界上最大的反对转基因的非政府组织。2002年,“绿色和平”在北京设立联络处,把极端环保主义带进中国,在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反对转基因的浪潮。而在2002年以前,中国没有人反对转基因,所以转基因抗虫棉才得以迅速推广。

如今,中国的极端环保主义**仍在蔓延,一些人主动接受,一些人受其影响而不自知。可是,我们的转基因科普仅仅是科普而已,并没有对极端环保主义进行批判。公众不知道极端环保主义是反对转基因的根源,所以很多人在问:“既然转基因是科学的、安全的,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反对呢?”因此,我们必须让公众认识到极端环保主义是反对转基因的根源,它貌似正确,实则错误。如果不批判极端环保主义,转基因科普只能事倍功半,而批判极端环保主义则可以对“反转”舆论釜底抽薪,使转基因科普事半而功倍。”

转基因科普文章写作方法

新形势下转基因科普,对于科普者来说,就是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然后广泛转发。写作方法如下:

1.克服心理障碍。我认为人人都会写文章,那些自以为不会写文章的人,其实是不敢写文章,不敢写文章是因为太把写文章当回事了。写文章其实就是说话,会说话就会写文章。我经常被邀请给人家讲写作,我说写作没有什么技巧,你讲话的时候,谈话的时候,身上装一个录音机,回来把录的音记录下来,然后稍加整理,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许多人都试了,试了几次,写文章就不在话下了。这是写文章的根本方法,这个根本方法就是克服心理障碍。科普转基因,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使命,所以人人都要写文章,确确实实人人都会写文章的。

2.通俗。做到通俗很容易,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文章。人人都会说话,那么人人都会写文章。

3.写给普通人看。你写稿子的时候,假想旁边坐着几个不懂转基因的读者,他们在看着你写,你写每一句话,都要问读者,能看懂吗?写文章不是写给自己看的,也不是写给同行看的,而是写给普通人看的,所以要想着普通人。

4.肚里有货。古代有个秀才写文章,写不出来,贤惠的妻子安慰道:“你们秀才写文章,像俺们妇女生孩子一样难,别着急,总会生出来的。”秀才却实话实说:“你肚里有货,总会生出来的。我肚里没货,写不出来啊。”转基因我们都懂,我们都是肚里有货的,所以都会写文章。

5.文无定法。写文章没有固定的方法和形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习惯怎么写就怎么写。科普文章属于散文范畴,散文就是文无定法。

6.熟能生巧。文章写多了,窍门就掌握了。你写的第1篇文章一定没有你写的第100篇文章好。不写,永远写不好。

7.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科学工作者,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把科学与文化相结合,写出的科普文章,读者最喜欢看。这也是我个人坚持的方向。

8.题好文一半。标题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古代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的文章很多,你的标题不吸引人,就没有人看。你的标题不能被搜索出来,就没有生命力。但是,转基因科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转基因人人关注,你的标题里只要有转基因三个字,不怕没人看。

最后,我强调一下科普文章的地位。文章的地位是由思想性决定的,没有思想性的文章,是很肤浅的文章。古人强调“文以载道”,就是强调思想性。如今,我认为科普文章的科学性也是思想性。为什么呢?因为今非昔比,今天是科学时代,许多事物都要用科学观念去审视,仅以人文观念去审视往往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所以,不要只以为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文章才是“文以载道”,科普文章也是“文以载道”。(15000字)

2007年9月21日

作者简介
杨青平,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河南日报高级编辑,河南农大兼职教授,大河健康报退休总编。

1982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分配到河南日报社从事新闻工作至退休。

著《皇粮国税——税制流变与王朝兴衰》,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著八集历史文献纪录片《皇粮国税》剧本,中央电视台摄制并于2007年9月15日至22日播出。大象出版社同期出版。
著《影响中国历史的税制变革》,台湾大地出版社2007年出版。
著《观念决定健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著《转基因解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长期撰写《大河健康报》一版“健康话题”,该专栏2012年被中国记协评为“中国新闻奖名专栏”。
著《杨青平健康文集》电子书,100万字,网上流传。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0.0  © 2001-2009 Comsenz Inc.